陽春三月,正是采茶好時節(jié)。漫山遍野的茶園,將武義城郊點綴得綠意盎然。位于周嶺村的武義縣湯記高山茶葉有限公司,被清香包裹著,那是炒制茶葉時散發(fā)出來的香味。
近日,武義縣山里村茶農(nóng)在采茶 拍友 張建成 攝
茶葉仿佛粘在手上
“我正在炒綠茶呢。你們來看看,手工炒跟機器炒不一樣?!?2歲的湯玉平個頭挺高,他戴著口罩,包著頭巾,雙眼炯炯有神。老湯炒茶已32年,是當?shù)仡H有名氣的炒茶能手。18年前,他創(chuàng)辦了武義縣湯記高山茶葉有限公司,自任董事長。公司成立后,一直以機器炒茶為主。近兩年,除機器炒茶外,湯玉平還在高端定制上下起了功夫:手工炒茶。
眼前的炒鍋已預熱到250℃,只見老湯抓了一把鮮嫩的“春雨1號”拋入鍋中,緊接著用右手不停地壓、推,那一撮撮青葉仿佛就粘在他的手上,隨著他靈巧的手掌翻轉(zhuǎn),鍋里散發(fā)出沁人心脾的茶香,他的臉上掛滿了汗珠。
250℃的高溫,手怎么受得了?瞧著我們好奇,老湯把位置讓給我們。我們忐忑地抓起一小把茶葉,丟到鍋里,想翻炒一下,沒想到手馬上縮了回來,好燙!
“茶葉本身的溫度都有80℃,你們拿不住。來,給你們看看我的手。”說著,湯玉平攤開雙手——這是一雙布滿厚厚老繭的大手,長著四五個水泡,看著讓人莫名地心疼。
“這是我炒茶的‘勛章’!手不離茶,茶不離鍋。從‘殺青’、‘回潮’,到‘輝鍋’,每個步驟都講究火候和力度,這樣才能炒出形狀直、扁、挺,色澤嫩綠的好茶。說一千,道一萬,就是手要耐得住燙!”湯玉平說。
拍友 張建成 攝
手工炒茶魅力獨特
兩個小時后,半斤綠茶出鍋。湯玉平泡上一杯剛出鍋的茶,歇口氣。沒喝兩口,手機響了,是上海的一位老客戶:“老湯,今天務必給我留一斤手工茶,我?guī)讉€朋友都等著喝呢,說好3000元一斤哈!”電話那頭,笑意盈盈。“好好好,今天一定給你留?!睖衿秸f。
現(xiàn)在武義市面上的明前茶,通常是三五百元一斤。老湯炒的茶3000元一斤,但客戶還得搶著買。“機器炒,一人一天可以炒50斤。我和3個師傅手工炒,一天只能炒10斤,都不夠賣的?!睖衿胶攘丝诓枵f道。炒茶雖然也在“機器換人”,但手工炒茶是一個匠心做茶的過程,魅力獨特:茶葉緊貼著鍋,手在鍋里不停地炒,有經(jīng)驗的師傅能根據(jù)茶葉的變化,隨時調(diào)整溫度、手法和力度。這樣炒出來的茶更重實,葉和芽緊湊地包裹在一起。正因為有了時間和匠心的“點化”,手工茶的回甘更好,也更經(jīng)泡。
湯玉平分別給我們泡了一杯機器炒制和他手工炒制的茶。熱水倒下去,茶葉都翻滾上浮。手工炒制的茶葉,迅速下沉到杯底。機器炒制的茶葉不夠重實,漂在水上30多秒后才沉下去——沉降率是評鑒茶葉的重要標準之一;湊上去聞一聞,機器炒制的茶葉有股高火香。人工炒制的則有股嫩香,更清新;品嘗一下,手工炒制的茶葉回甘清甜,能沖五六道。機器炒制的則略苦澀,最多沖兩三道。
用千斤茶練熟手法
當被問到炒茶有何秘訣時,樸實的湯玉平脫口而出:“用對手法、多實踐?!?/span>
在武義土生土長的湯玉平是上世紀80年代學茶葉專業(yè)的大學生,畢業(yè)后被分配到縣農(nóng)業(yè)局工作。湯玉平每天指導茶農(nóng)種茶炒茶,逐漸萌發(fā)了一個念頭:說給農(nóng)民聽,不如干給農(nóng)民看。于是,他辭職承包了800多畝茶園,創(chuàng)辦了武義縣湯記高山茶葉有限公司。
雖已炒茶多年,但湯玉平時時不忘精進技藝。去年,他專程趕到杭州,向中國農(nóng)業(yè)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的炒茶師傅學習炒茶技藝?!拔野l(fā)現(xiàn)師傅有一個動作,手到鍋底時,總會很快地壓一壓。后來仔細一想,對哦!這樣水分流失才會均勻,茶葉也不會碎,口感和外形就會更好?!睖衿秸f。
為學好這“壓一壓”的手法,湯玉平每天研究授課視頻,并照著練習。他足足用掉1000多斤茶葉,才把這個手法練熟。湯玉平說,炒茶很考驗反應,需要仔細地盯著茶葉所有微妙的變化?!斑@也是樂趣所在,我會一直堅守下去,并把技藝傳授給更多的人。”
(來源:浙江日報;文/記者 侯明明 徐賢飛 通訊員 李增煒)